持續創新,共創共享
水解酸化指將厭氧生物反應控制在水解和酸化階段,利用厭氧或兼性菌在水解和酸化階段的作用,將污水中懸浮性有機固體和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脂類等)水解成溶解性有機物和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小分子有機物再在酸化菌作用下轉化成揮發性脂肪酸的污水處理裝置。
原理:水解酸化將大分子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如揮發性脂肪酸),提升可生化性,但COD總量去除率較低(10-30%)。
污泥來源:
無機污泥:進水懸浮物(SS)在水解池中沉淀形成,占比較大(尤其當SS濃度高時)。
有機污泥:微生物代謝殘留物,產量較低(因水解酸化菌增殖慢)。
水解酸化工藝的產泥量遠低于好氧工藝,僅為好氧工藝的 1/10-1/6。這些污泥已經高度礦化,易于處理。
水解酸化污泥產生量可按以下公式計算:
關鍵影響因素:
進水SS/COD比值:SS高則無機污泥占比大。
停留時間(HRT):過長可能導致污泥水解(減少產量)。
溫度:低溫降低水解效率,可能增加未分解SS的沉淀量。
掃二維碼 微信關注
詳細咨詢
聯系綠豐環保
12年專注食品工業水治理一站式服務
在這里統統幫您解決!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國家863新鄉科技產業園T12
15343739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