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件事,一個夢想,一輩子。我們的夢想就是讓高難度工業廢水清如許。
出身農村,他們求學不易:擺過地攤,開過書店,上門推銷過軟件……這一切,就是為了掙幾個填飽肚子的饅頭錢。
給人打工,他們從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錘煉成能吃苦、講誠信的好品質。
自主創業,從20萬元起家,專注工業廢水處理,年銷售額達數千萬元,帶動一批大學生就業,為高校提供科研平臺。3年時光,企業挺進上海股權交易中心“Q板”。
在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快速建設的當下,80后青年薛水波的創新創業故事及其人生夢想,格外動聽。
自立自強,夜擺地攤掙學費
3月22日中午,春雨霏霏,坐落在河南工學院南門的新鄉市機電裝備協同創新創業中心9樓,靜悄悄中一片繁忙的身影。
35歲的薛水波,從餐廳回來,簡單打了個盹兒,又忙起來了。從技術研發到產品銷售,從公司管理到戰略規劃,對這個從豫西北農村走出來的年輕人來說,早已輕車熟路。
在今天的中國,企業家們似乎都有同樣的經歷:出身底層,備嘗艱辛,發奮創業。薛水波也如此。
“咱是農民的孩子,家底薄,不吃苦怎么能嘗到甜?”回想當年在河南科技學院上學的日子,他萬分感慨。
10年前,大學生一個月的花銷至少也得三五百元,而薛水波常常為這筆開支發愁。農家出個大學生不容易,薛水波深知這一點。長年勞作在土地上的父母已經夠不容易了,他沒有過多要求父母給予什么,更沒有因貧而止步,而是打起精神,利用課外時間,自己掙錢養活自己。
大學四年,他擺過夜攤,開過書店,上門推銷過軟件。掙夠了學費、生活費,雖常常累得倒床大睡,卻也充實快樂。節約下的零花錢,薛水波沒有用來談戀愛、交朋友或逛街買衣服,而是購買了大量的經濟學、管理學方面的書籍,如饑似渴地鉆研。
種種經歷,無疑為今天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吃苦能干,打工六年練真功
“我名字里有個水字,畢業后剛開始的工作也是與水有關,創業也是搞工業廢水處理。水好啊,善利萬物。”薛水波向別人作自我介紹,常常如是調侃。
畢業后,薛水波和同學田政操一起進入我市一家環境工程公司,干起了銷售。銷售員看起來簡單,其實不僅僅是耍嘴皮子的事兒,還要懂得技術原理,會跟人打交道。用他們倆的話說,只要把人做好了,事兒就來了。
那時,薛水波出差到廣西,為了給公司省錢,自帶干糧,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下了車,不住酒店,住旅社,不大吃大喝,揀便宜飯菜,三五塊錢填飽肚子。
拜訪客戶,一開始對方不理不睬,他不言放棄,主動幫助分析生產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打開了銷售局面,有一年銷售額竟達到了上千萬元。“那段歲月的經歷,是我的寶貴財富,讓我深深明白,無論干什么,不怕苦,講信用,有真本事,才能贏得未來。”薛水波說。
從零開始,穩扎穩打奔目標
“一群人,一件事,一個夢想,一輩子。”靠著這個理念,牛根生做強了蒙牛,劉強東做大了京東,雷軍做強了小米。
薛水波對此堅信不疑,創業后把這句話刻在了墻上。5年前,他和田政操同時辭職,不為別的,就是想挑戰一下自我,實現更大的夢想。
彼時,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掀起熱潮,哥兒倆共同湊了20萬元,注冊了“綠豐環保”這個品牌,專注高難度工業廢水處理。
當然,創業并非一帆風順。剛開始,他們瞄上了貿易,走了很多彎路,向市場“交”了近200萬元的“學費”。第二年,轉入實體經濟,運營趨于穩定。第三年,企業在上海股權交易中心“Q板”成功掛牌,產值翻了一番,可謂穩扎穩打。
新鄉高校眾多,在校大學生15萬人,省級研發中心247家,科技資源相當豐富。有政策構建“政、企、產、學、研、介、資”七位一體創新創業體系。薛水波響應這一號召,積*與河南工學院對接,企業研發中心今年入駐新鄉市機電裝備協同創新創業中心,共建新鄉市高難度工業廢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在這里,高校無償提供1000多平方米的場地,而在校生們可以實習,教師可以與工程師聯合攻關技術難題。懂得感恩的薛水波、田政操在該校機電系設立了每年5萬元的獎學金。隨著公司發展,這數額還會逐步增加,范圍逐步擴展至全校。
談到未來打算,薛水波表示,各級對環保工作越來越重視,老百姓對碧水藍天更加渴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一家專注工業廢水處理的小微企業,也必將伴隨實體經濟的振興而強大。
掃二維碼 微信關注
詳細咨詢
聯系綠豐環保
12年專注食品工業水治理一站式服務
在這里統統幫您解決!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國家863新鄉科技產業園T12
15343739724